必赢官方网站首页

必赢官方网站首页

编者按:自2006年在日本札幌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我校已经建成了7所孔子学院(课堂),派出中方院长赴任。这些孔子学院(课堂)中方院长响应国家号召,以职业的抱负挑起了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重任。他们有的不惧条件艰辛,把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在1.7万公里外的土地上;有的在异国他乡开拓事业,一砖一瓦搭建起孔子学院的校舍。他们把学术理念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在海外的三尺讲台上写下华夏文明的万里情谊。本网推出“最美孔院人”系列报道,与大家一起走近孔子学院(课堂)中方院长的海外经历和动人故事。


周东兰,现任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曾在学校多部门和教学单位担任管理岗位,包括留学生教育学院、中文学院等。在俄罗斯任职期间,周东兰带领一群勇敢而执着的国际中文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将汉语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破浪前行,克难传道

周东兰初抵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时,首先遇到的便是教材短缺问题。教材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基石,更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缺乏完整、精确且体系化的教材,任何教学活动都将如同无源之水,难以真正有效展开。“我刚到乌拉尔联邦大学孔院时发现教材选择缺少章法和体系性,这方面存在提升的空间。”面对这种状况,周东兰没有选择消极懈怠,而是带领团队深入资料室,对每一本教材细致梳理。他们耗费半年多的时间,重新整理了教学资料档案,在筛选、梳理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与思维碰撞,最终结合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处了教材管理工作方案,逐步系统化建设符合当地教学特点的教材体系。

周东兰在第二中学国际文化节上做评委(前排右一)

与此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横亘在周东兰面前的一道难关。俄方没有专职的汉语教师,中方教师是教学主力,长期以来存在教师流动性大、经验不足等问题。“乌拉尔联邦大学采取双师制教学模式,每门课由中俄两国教师共同合作授课,俄方教师也只是乌拉尔联邦大学东方系、语言系硕士毕业生兼任,也同样缺乏教学经验。”周东兰开始进行调研,与国际处、中文学院汉硕教育中心一起,召开教师工作会议,商讨如何从结构上加以调整,加大公派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专业性的教师队伍。

俄罗斯那凛冽的寒冬、迥异的饮食习俗,以及全然陌生的生活环境,都是他们必须逐步适应与克服的挑战。一天深夜,一位志愿者老师突感不适,周东兰迅速反应,紧急联络国内的医疗专家在线问诊,确保该老师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面对文化冲突,周东兰则以积极的态度协调各方,寻求共识,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任职期间,周东兰以其独特而富有远见的工作理念,引领着工作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周东兰深知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她看到因为缺少教学大纲,教师们在教材的选用、教学进度的把握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周东兰带领孔院老师展开教学讨论,在专家的指导下,全体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在今年完成了孔子学院汉语班教学大纲编制工作,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俄方对此非常高兴,对我们的工作高度赞赏。”周东兰高兴地谈道。

“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俄罗斯学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往往对冗长的口头讲解缺乏耐心,难以理解也难以保持兴趣,而更倾向于动手操作和直接体验。鉴于这一特点,周东兰和孔院老师们讨论后决定,将传统的文化教学内容,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设计专门的文化专题教学方案。“比如在端午节期间,讲述端午节历史文化时,我们购买了粽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吃粽子,俄罗斯的学生特别开心,他们说自己从未吃过粽子。”从粽叶的来源与特性,到糯米的选择与处理,再到粽子的最终味道,这些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

在基础汉语教学领域,乌拉尔联邦大学孔院所面对的生源结构极具多样性,既有来自社会的学生,也有乌拉尔联邦大学校内渴望学习汉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起点各不相同,有对汉语一无所知、从零开始的初学者,有已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希望深化理解的进阶者。因此,周东兰带领孔院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从基础扎实的初级班启程,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中级班、中高级班,直至高级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阶梯,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成长目标。在初级班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基础能力,通过简单的对话、日常用语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中级班中,他们则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场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汉语水平。而在高级班中,他们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通过引入经典文学作品、时事热点话题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跨国体验,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传播中华文化,离不开一场又一场跨越国界的体验式文化活动。周东兰借助茶艺这一载体带领更多人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都在做茶艺表演,都在教学生泡茶,但茶文化到底怎么回事,怎么给他们讲明白,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周东兰带着她的团队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打磨茶文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从茶的起源、茶的传播、茶的制作、怎么品茶,再拓展到茶具文化、茶道文化,甚至细致到茶道里面更深的儒释道文化,他们都细细钻研。目前他们不只是在孔院范围,也到叶卡捷琳堡多家文化中心、博物馆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深入讲解茶的历史、制作工艺、品饮之道,还结合现代茶饮文化,让俄罗斯民众体验到茶文化的多样性和现代性。“我们每一场活动都在网上设置报名的链接,基本上一个茶文化活动一报出去,体验名额有时不到十分钟就一抢而空。”看到自己和团队精心打造的文化活动受到大家的喜爱,周东兰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周东兰在叶卡捷琳堡国际青年文化节上与工作人员合影(二排左三)

音乐是跨越语言的、直击人们心灵的符号,也是贯穿古今文化的线,也正是这条不容忽视的“线”让周东兰把目光转到中国古代乐器上来。古琴,作为中国乐器代表之一,毋庸置疑,成为着重推广的文化因子。每年4月20日的“国际中文日”,周东兰都和团队设计安排古琴文化传播活动。天津音乐学院古琴演奏家李风云老师是广陵派传人,她曾经受邀亲临叶卡捷琳堡举办古琴演奏会,她教授的俄罗斯弟子王颐美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教授,王颐美长期与乌拉尔联邦大学孔院合作,在“国际中文日”期间,举行古琴文化推广教学和展演。这项活动广受当地人们的赞扬,更是促进了中俄两国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每年8月,叶卡捷琳堡市会举办一个大型的国际青年文化节,孔子学院每年都被邀请参会。深知这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契机,周东兰非常重视这场活动。即便是假期,大多老师不在叶卡捷琳堡,周东兰也要召集所有资源,在大型的文化节活动里努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舞龙舞狮、太极扇表演,汉服拍照,画京剧脸谱,青花瓷剪纸,中国结编织,筷子夹物比赛等,现场氛围十分热烈,从外地赶来的观众迟迟不肯离去,他们表示一直在线关注乌拉尔联邦大学孔院活动,希望有一天能去到中国读书或工作,更亲密地了解中国。

“这一路上,我和团队经历的种种困难,在最终的成品得到认可那一刻,真的很值。”面对挑战与机遇,周东兰及孔院老师们不仅展现了其在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其在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方面的重要贡献。在周东兰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生学好汉语,爱上汉语。他们的工作也获得乌拉尔联邦大学的高度认可,连续两年获得了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颁发的嘉奖令。周东兰感慨道:“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于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学生加入这个队伍,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共同提升孔子学院的教学和文化活动水平。”

文字 张甜甜 戴晓燕 李博 图片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