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16日,由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胡建华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儿童语言发展的行为学和脑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与数据库建设”开题研讨会,在我校白云山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副校长何传添,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莫雷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合影
何传添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儿童语言发展的行为学和脑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与数据库建设”的立项,标志着我校语言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广外将做好项目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他希望项目团队以开题研讨会为契机,根据专家的意见,进一步聚焦研究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学科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心主任赵晨表示,中心将在人员配置,实验室设备、资料等各方面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预备会,由我校科研部副部长古小东主持,预备会期间,专家组讨论、推选出专家组组长。专家组一致推荐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莫雷担任专家组组长。
会议现场
会议第二阶段为开题论证,由专家组组长莫雷主持。胡建华汇报课题设计,介绍了研究背景、核心问题、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等。他指出,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脑科学计划(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语言、脑机制、脑发育、类脑智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家学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儿童语言发展的行为学研究专家、儿童语言发展的脑机制研究专家、儿童语言发展障碍与临床干预研究专家组成跨学科课题组,共同研究儿童语言发展中的行为学和脑机制问题。这一研究是对国家脑科学计划重大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项目将以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数据库、行为学实证研究和脑机制实验研究为依据,充分考虑汉语以及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微观层面进行细颗粒度的刻画、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国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理论,从而实现理论创新。此外,课题还将面向临床,结合行为学和脑机制研究成果研制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筛查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随后,各子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做了补充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行德指出,儿童语言发展的行为学对应脑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课题组将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跨语言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进行为学对应脑机制研究。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谭力海指出该课题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高度的跨学科性;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不仅有语音、词汇、句法方面的问题,还有语义和语用等多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认知方面的因素以及环境和输入等方面的因素;课题组将克服困难,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做出扎实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丹丹对课题的临床应用部分做了补充。她指出,目前国内尚无自主研发的面向临床的儿童语言评估工具,这一现状亟待改变。她强调,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对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张寒指出,课题将充分重视理论假设与实验数据和工程实现之间的张力问题,通过理论去启发、牵引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去验证理论假设;实验数据的价值在于验证理论假设,而理论假设的价值在于工程实现。
对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专家组成员先后对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罗跃嘉指出,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要充分重视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在柱强调了数据库对实证研究的支撑作用,同时指出,需要考虑数据库中的样本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顾曰国建议关注老年人语言能力的变化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张洪明充分肯定了项目的重大意义,认为儿童音系知识的获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建议学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潘海华和我校教授石定栩、韩景泉和卢植一致建议课题组选取几个精准点实现研究突破。
莫雷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课题要进一步聚焦、凝练研究问题;要从功能性角度考虑如何建设数据库;要选取儿童语言获得不同阶段的关键性语言行为特点及相应的脑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比正常儿童和障碍儿童人群的特点,进行跨语言比较研究。
随后,专家组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设计论证给予充分肯定,一致同意开题。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胡建华表示将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认真学习、积极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聚焦课题研究,努力做出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