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广外发生交集,在广外中与景为伴,与人为友,与同伴共声欢笑、在美食中寄托情感,生发出校园里的独特记忆。他们在广外中找到家乡记忆的寄托,在广外中产生新的共鸣与依恋。春节在即,他们奔赴与亲人的团聚;而归家途中,广外的人情、景情、物情同样不曾远去。
抬头望月,寄托课室内外同学之谊
十二月的广外,风已经带上了簌簌的寒意。月光照进校园,舍友都已沉沉入睡,迟迟未眠的张骥看着被云遮住一角的月亮,陷入思绪之中。
在学校时,张骥常常思念家乡。来自浙江绍兴的他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来往交通的不便,他常常在节假日期间“驻守”校园。每当看着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地回家探望亲人,自己却守着孤零零的寝室,思乡的情绪便不禁涌上心头。再加上他是独生子女,所以每当此时他最牵肠挂肚的还是家中的父母和老人。家人是张骥心灵最深的寄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也是和家人在电话里头倾诉自己对他们的思念。
除了家人,他也会时常想起书架上的书:“我来的时候有很多行李,所以带的书比较少。”他很享受书本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的感觉,还会经常给书架除尘。在这个过程中他仿佛能看见了昔日伏案疾书的青涩自己。不仅是张骥,来自陕西汉中的郭宇青也时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可不同于张骥的是,郭宇青思念最多的是家乡的美食,其中最喜欢的是汉中米皮。汉中米皮也叫玉米皮,是凉皮的一种,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四绝”之首。面皮晶莹剔透,酸辣爽口,有玉一般的光泽,也由此得名。
在广外生活久了,张骥和郭宇青对这里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周围同学们的性格都很好,相处起来特别温柔,给人一种和睦融洽的感觉。”张骥告诉记者,他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但都相处融洽,他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也会在平时的小组合作中学习同学的优秀之处。在这种环境下张骥能够沉得下心来,忘掉很多烦心事,其中也包括他思乡时的低落情绪。
张骥和好友拿着自己写的春联
而郭宇青则将同学的陪伴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我的班级还是宿舍,都非常团结。”在宿舍里,如果谁的心情比较低落,大家都会很温暖地安慰她,或者一起去操场散步排解心情。而班上的同学们也会经常肯定郭宇青作为团支书的工作,这给了她极大的自信心,“我会有一种努力最后得到了回报的沉甸甸的满足感。”
舍友正在为郭宇青庆生
不仅是同学们,老师也对广外学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张骥作为班长,是和老师交流最多的一批学生,他最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温度:“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细致认真,处处为我们着想。”老师的榜样作用像点金石一样鼓励着张骥。在与老师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张骥被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所触动,他也将这种态度投入到生活当中。
“和老师相处会让我很宽心!”当提到广外的老师,郭宇青欢快地回答道。郭雨青最喜欢上的课便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她在和授课老师谈论问题的过程中感觉非常自如,从中郭雨青还学到了运用多角度、全方面看待事情的方法,这不仅开阔了她的视野,也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郭宇青的改革开放史的老师也像长辈一样体贴,她激动地说道:“他平时不仅会帮我带些小零食,送我挂历,天冷了还会提醒我多加衣服。”
正在系平安符的女孩
“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在学校呆久了就会开始想家,而在家呆久了又会开始想念学校的生活。”张骥的向记者吐露对家和学校的深厚感情,在他看来,与家人的团圆和与同学的欢聚、与老师的相处都是十分宝贵的记忆,无论是对家乡的“情”,还是对校园的“谊”,都是异乡学子们心灵深处的避风港,为扬帆远航的异乡学子们提供最坚实的依靠。
米粑粿条,感受饭堂里的家乡味道
“我是安徽庐江人。每逢冬至我们老家都会吃汤圆,但是这种汤圆是没有馅的”,张伟说道。张伟是437必赢会员中心网页版阐释学研究院教授,云山杰出学者,在广外已工作两年了。张伟口中的“汤圆”就是米粑和蒿子粑粑。米粑是由糯米做成的,先蒸熟再进行风干,不能放在烈日下晾晒,不然会导致米粑裂开。讲到这里,张伟顿了顿,好似在回忆米粑的味道,接着又以怀念的语气继续向记者分享。每当冬至来临之前,当地人会去采摘名为蒿子的野菜,把其磨碎,与面粉混在一起,做成小饼状,就成了蒿子粑粑。
在广州,地道的徽菜特别少,而张伟却在广外的饭堂感受到家乡的味道。“一食堂的二楼,左侧那家店的粿条,我每次去一食堂,都要去他家。有几次我还拍了照片发给老家的人。”张伟说到这,语气变得很欢快激动,仿佛在回忆粿条的味道和初次在广外发现家乡味道时的记忆。它的存在也让身处异乡张伟有了温暖,有了归属感。除了食物的变化,常年在广东的生活也张伟带来了生活习惯的变化:“现在我跟人家讲的不是我请你吃饭了,是我请你喝早茶了。”
引起思乡之情的粿条
团聚在餐厅里的家人们
虽然已经适应了广州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但他依然对家乡美景、生活方式熟稔于心,也时常挂念着父母。张伟自从上大学就一直在外省读书,每年只有暑假或寒假有时间回到家乡。对于家乡,张伟用“安宁”和“朴实无华”来形容。张伟的家是在安徽的庐江和桐城交界的地方。“我们家乡是山区,很宁静,仅有一条铁路穿过。”当地淳朴的生活也给张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里什么纷争,大家过得很清澈,过着一种很纯洁的生活。”对于那个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的地方,张伟如今想起来仍然难忘。在家乡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记忆:“有时间的话还是想回去看一看,会的”。张伟顿了顿,向记者感叹道:“你唤起了我的乡愁啊。”
上学时张伟因回家交通不便,与家人交流方式只能电话或写信。当时,寄一封信7毛钱,打电话一分钟1块6毛钱,而食堂最贵的一份菜也就1块9毛钱,打一分钟的电话比得上吃一份菜,所以当时大多选择写信的方式。但因为路途遥远和交通阻碍,一封信需要整整7天才能抵达。
而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张伟时常会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家人联系,向家里人分享在广州、在广外的生活。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他与家人、家乡的距离,但是他的乡愁却愈加浓烈。在采访中张伟表示,他非常渴望春节能马上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去尝尝家乡的美食,去看看记忆中的家乡,去化解那一缕缕的乡愁。
老伯在耐心挑选“福”字贴纸
广外离张伟的家乡安徽庐江超过1400公里,两地的行为习惯、人文文化均有较大差异,但在广外的时光里,张伟在遇到的人和事之中感受到了包容——这里有多样的饮食文化,有各地的节日民族风俗,还有属于家乡的味道,这也让他对广外有了归属感。来广外两年后,张伟越来越融入了广外这个大家庭。“我明显地感觉到我可以去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了,就算到食堂吃饭,我也不仅吃我熟悉的、喜欢的食物,也喜欢尝一尝各个地方的菜。” 但张伟还表示,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把自己真正变成广外的“在乡人”。
不管是对家乡还是对广外,张伟都有别样的情感。作为异乡人,家乡对他来说更多是怀旧的对象,而广外则是一种当下的体验,是活生生的新鲜事物。新年将至,张伟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去回顾米粑、蒿子粑粑的味道,去感受绿水青山的安宁;而新年过后,张伟也将回到广外,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感受那份日益深切的归属感。
一盏小灯,照亮职工宿舍的倾情守候
一盏小灯给小小的门卫室罩上柔光滤镜,程阿姨坐在门卫室的木椅上,面庞被光映的暖洋洋的。独自一人生活在离家乡千里外的广州,程阿姨和其他千千万万名异乡人一样,也有满肠乡愁。面对是否思乡这一不变的命题,程阿姨这么说:“想啊,想就和他们打电话,打视频电话”。每逢思乡之时,程阿姨就会和远在湖北孝感的女儿一家打视频电话。对程阿姨来说,小小的手机屏幕不知承载了多少思乡情。每次打视频电话,都是对着摄像头连说带比划,小小屏幕一下就化这几千公里为一肘距离。出门在外,最挂念的就是家里人。每每聊到老家的外孙,程阿姨的笑容都会更灿烂几分。“他很聪明。他语文九十多,数学九十多,英语九十多。” 小外孙的聪明乖巧让程阿姨自豪极了。
对着美景自拍的姨婶们
以前为了孩子上个好学,程阿姨选择在广东打工。后来孩子成家立业了,程阿姨依然选择留在广州。“在老家就没什么做的,除了种地”,在广外充实又安逸的生活让阿姨选择继续待下去。除了在值班室值班,程阿姨还负责清理宿舍楼的垃圾,有时还兼顾订水送水,闲时就和其他阿姨聊聊天,和经过的学生打个招呼。这样的生活平淡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广外,每逢佳节,程阿姨都会给老家打个电话,互道平安。程阿姨在广外工作了23年,但只在广外庆祝过一次春节。她谈起那段回忆,那是2020年疫情爆发伊始,程阿姨的小儿子打电话来紧急通知母亲:他们回不了湖北老家了。冬天的广外暗得格外早,暗黄色的夕阳余晖洒落在球场上,大王椰树的影子被映在高墙上。吃过年夜饭之后,程阿姨和其他留在广外的阿姨们一起谈天说地,念着家乡的亲人,谈着安闲的生活。对程阿姨来说,异乡人温暖异乡人,这也是个温暖而难忘的春节。
土房上的春联
“过节无非就是团圆”。对程阿姨来说,一年中重要的节日有三个。一是清明,二是中秋,然后就是这能回老家团圆的春节了。广州到孝感的路途遥远,往往路上就得花一两天,有时是和小儿子一同回家,有时是一个人。不过终点总是不变,回家的迫不及待依然不变。每到大年三十,程阿姨一家都会守岁。“大年三十把所有的灯都打开,照到 12 点钟。钟声敲响了,这才关灯,才把别的灯关上。大厅里和外面那个灯都不关。我们那儿就这样。”彻夜点亮的灯,是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在灯下,一家人吃着饭,聊着天,谈着过去,盼着将来。对每位异乡人来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
程阿姨和学生们的关系介于亲人和友人之间,她保障学生们的宿舍生活,也常常和学生们打招呼聊天。每逢春节前夕,程阿姨都会巡几遍宿舍楼、清理好垃圾,然后依次关上每层楼的灯。程对程阿姨来说,等到每位学生都返乡回家,一间间、一层层地查完宿舍,假期才正式开始。送走学生之后,她就会着手收拾回家的行李。等学生们都回家团圆了,程阿姨才关掉门卫室的灯,踏上自己的团圆归途。
广外校园里,也有美好家乡的影子,这影子是饭堂的各地特色菜肴,是同到广外的老乡,是每逢佳节的共同庆祝……有人把家乡美食带来广外,用家乡味道抚慰异乡人心;有人和家人打电话,用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缓解愁绪;有人在广外挂起灯笼,用夜里的光亮驱散异乡的孤单……在广外,他们虽然分别亲人、远离家乡,却同样可以感受熟悉的欢笑、温暖与守望。对于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异乡人”而言,广外就是他们温暖的家乡,一个拥有日常团圆的家乡。
午夜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