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方网站首页

必赢官方网站首页

每年四月最是春光烂漫时,正是一场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春季广交会在羊城拉开帷幕之时。广交会是众多参展商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同时因来自不同国度的参展商语言沟通的需要,这里也是一众翻译们展现过人语言能力的舞台。翻译这个职业,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线。

走近“任性”翻译

引导员耐心指引广交会参展商入场。

“任性”翻译引热议

2015年3月2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在回应反腐问题时,套用了网络热词“很任性”,这一含义微妙的词语让一旁的高翻张蕾译捏了把汗。她回过头来与吕新华交流,思索片刻后在译句中将“任性”一词译为“capricious”(多变的、任性的)。这一翻译引起不少网友热议。一部分人认为不应只译为一个简单的词汇,而应挖掘这样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记者走访采访了我校几位同学,有同学将其译为“follow one’s heart”(随心而动),有同学认为译为“be persistent in doing something”(坚持做某事)会更好,还有同学说应当译作一个句子“Everyone does as he wishes”(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对于这个引起关注的词汇,网上还有将两大热词结合起来的神翻译:“Everyone is very duang!”总之,翻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传情达意,文意顺畅即为好翻译。

除了对这一词汇译法的讨论,不少人因此对翻译这一外表光鲜但是背后十分神秘的职业充满了好奇。笔者亦同样,于是秉承着科普大众的精神,搜集资料、走访我校翻译名人,走近翻译这一职业。

交传、同传门槛高

人们常常能够看到的,有机会“出镜”的是口译人员。口译按翻译模式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后者被誉为“语言金领”。交替传译是指口译员坐在会议室里,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员通过专用的设备提供即时的翻译,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的研讨会和国际会议,通常由两名到三名译员轮换进行。同声传译效率高,能保证演讲或会议的流畅进行。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高端会议都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可见同声传译市场的广阔和入行门槛之高。

藏龙卧虎的广外翻译

广外的翻译学院被不少人称为这座语言类高校的“金字招牌”。这里人才辈出,培养了大批优秀高级翻译。据翻译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杜焕君介绍,翻译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学生在校期间都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翻译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院除了督促同学进行专业学习以外,还尽可能地为同学们创造更多更高层次的实践机会,并组建了口译队和笔译队来承接各种项目,如已申报为国家级实践基地的东盟博览会期间的口译工作、广交会期间的翻译工作、与各市外办签订的翻译协议等等。对学生工作把关严格的广外翻译学院已经在社会上各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打响了广外的品牌,相信在经验的积累和前路的探索中广外翻译事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

“翻译”专业,常常被贴上“高薪”、“高大上”的靓丽标签;在许多人眼中,译员常常头顶光环,一口流利的外语、敏捷的思维和口述反应、处变不惊的气场……都让人惊叹不已。我们不禁好奇——究竟“任性”高翻们是怎样炼成的?

译海无涯苦作舟:千锤百炼,方得精髓

一个“炼”字,道出翻译们有所成不可绕开的门道:训练。口译是我校翻译学院的金字招牌,其训练模式自然引人关注。对此,翻译校友李老师回忆道:日常上课,大家常用专题的形式对交传展开训练,而同传则更侧重于锻炼口耳应用的能力。以一个专题展开训练,不仅积累了词汇,而且利于开拓知识面。“前期,我们会听音频、看新闻等,在听的同时不看字幕跟读,这就是‘Shadowing’( 影子练习),接着,我们会训练‘同语反复’——听着英文同时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型复述出来。比如听到‘It's a beautiful sunny day!’,会复述成‘The weather is sunny!’。”

翻译学子们日常除了上课,还常需通过组队练习或个人训练等形式来加强练习。组队训练通常分不同的专题,大家通过上网找音频、视频和查找书等资料配合练习。而个人训练则因人而异,有人习惯自己对着镜子翻译,有人偏爱模仿的形式,在角色扮演中说英语。

对比起前辈,处在发达信息时代的翻译“后辈”们则某种程度上幸运得多。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如今翻译专业的同学们所需的不少相关资料在网络上一搜便可找到。但在过去,要想成为合格的译员,吃的苦可比现在的多了。“前辈们的训练是很孤单的。”翻译学院的一位老师说,“他们手头上的辅助材料只有磁带和为数不多的外文资料,因此他们只能对着收音机一遍一遍地听磁带,模仿语音语调;在比较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更是抓住一切机会自己进行翻译训练,比如把所有演讲者的发言稿都翻译成英文。”

学生翻译们为电商提供线上交易平台操作说明。

一言以蔽之,科技进步的确能为学习者带来便利,但无论在什么的条件下,刻苦勤奋才是成就成功译员必不可少的条件。

口译队的团队精神:同舟共济扬帆起

当翻译除了要刻苦,还得有团队合作意识,才能相互促进。翻译学院的口译队每周都会有一次常规练习,以模拟会议或者是翻译材料的形式进行。由轮换组合的两人准备材料,大家共同翻译,然后将选出1-2人的录音进行回听。结束后,队员间会相互点出对方的优点及不足。口译队队长表示“训练模式都大同小异,就看队员和自己怎样评价结果。每位队员厚着脸皮点评以及被点评,就是对整个团队的贡献。这就是给予以及收获的过程。”所以,口译队在招募队员时,自然把团队合作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条件。“毕竟,口译队是以团队的形式共同进退的。”

摊位翻译需进行陪同翻译,有时一站就是一天。

一周一次的训练当然只是他们日常训练的冰山一隅,他们时刻都在为着成为更好的译员而不懈努力。作为学生,他们没有正式译员的华丽光环,也没有丰厚的报酬,甚至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可他们还是靠着心中的信念,同窗的扶持和前辈的激励日复一日地努力着,只为有朝一日,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翻译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译员,只有勤奋刻苦,不停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才有可能大放异彩。今年两会的译员陈明说道,“其实翻译是很被动的,你积累得再多,但永远不知道领导人现场如何发挥。一场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凝聚着一名翻译十多年的工作成果。” 机会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每位翻译都在用各自的方法储备充实自己,希望在每场实战中发光发亮。

扒一扒广外翻译培训的“秘密基地”

除了译者,翻译设备也是翻译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提高广外学生口语说巧和口译能力,我校很早前已经引入和创建了先进的同声传译系统、同传实验教室和模拟会议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和基地。

第六教学楼的同传训练教室的设备主要运用于教学。室内设有四个模拟同传室(一人间),每个同传室配备一台红外线接收器和一台一人机。红外线接收器是主要负责红外线数据传输的设备,供“嘉宾”即发言者使用;一人机是一台有屏幕显示,具有记录查阅整理功能的设备,供译员使用。同传训练教室有录放音,视频播放,音频和视频监控,同传模拟实验室等等功能。模拟会议实验室的设备也相当先进,它可以模拟会议的真实场景,总结性地检验教学成果,逼真度不亚于国际大型会议。

位于我校六教的模拟同传会议室是外语学生们又爱又恨的训练场。

由于模拟同传室里是个半封闭的黑暗小空间,因此模拟同传室也被广外学子称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小黑屋”。大三德语系的胡伟堂则认为,其实“小黑屋”没有传说中的恐怖,那里的环境很好,让人能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专心进行口译训练。模拟同传室空间小,会让初学者感到局促,但也恰恰训练了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我校西语学院德语系老师、口译课程主讲陈建宁则表示,借助专业的备课、先进的设备、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能锻炼到快速的反应能力、灵巧的口译和语言转换能力和良好的口译心理抗压能力,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和现在优越先进的同传设备相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辅助翻译专业同学学习的设备则显得相当匮乏。当年学外语的同学用的设备只有绕着两个大磁带盘的老式录音机。但即便条件设备欠佳,当年对语言学习有足够热爱的学生也不会把自己困于象牙塔之中,而是主动把握机会,参与对外交流,投身实践,靠自己的勤奋去提高口语能力。正如陈建宁所说,实践胜过一切。

专业翻译,非一日之功。一丝不苟的师生、先进专业的设备,一个个细致的小要素的结合使广外今日在翻译这片领域获得不俗的成绩。对语言学习者而言,科技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他们起航。

“满fun”翻译不容易

广外翻译高手如林,他们对“译”如流,经常活跃在各种国际活动中。他们表面光鲜,其实经历了无数努力与锤炼,才能逐步向“满fun”翻译靠近。如何做到“满fun”翻译?我们不妨来听听译者们的经验。

有备,方能无患

“在做翻译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商英学院大二学生小静这样这样说道。

小静曾经担任过广州奖的志愿者,在为外国人提供翻译的过程中,她收获到了许多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陪同捷克的一个市长参观广州城,花一整天和外国人交流,才发现自己的英文知识还很匮乏。”小静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参观过程中,小静陪同这位来自捷克的市长逛了广州的花市、菜市场、药材市场,在翻译低频专有名词时遇到不少困难。

在小静看来,要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在翻译之前要先积累相关词汇、企业资料等各种必要的信息,同时还要调整好心态,增强自信心,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份工作。

沟通,天职所在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转换语言性质的行为,所以译者作为言语沟通的媒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同是就读于商英学院的Kelly同学就此说道。

Kelly目前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跟单员,她已经积累到了不少翻译经验。有一次,她所在的公司和对方客户在会谈之前没有做好沟通,她在翻译的过程中察觉到双方的脸色全变了,到最后都开始对骂了起来。“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够把双方骂人的词汇都直接翻译出来,只要把双方要表达的意思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就好,千万不要添加个人情绪在里面。”她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很能考验翻译的应变能力。

办证处工作人员用微笑服务广交会。

就kelly自身经历而言,翻译是一个从“信”到“达”到“雅”的过程,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信”,同时还得需要具备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孤独,译者旅程

翻译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台上如此,台下亦然。

“你在做一件沟通的工作,可实际上你并没有沟通。因为你只是说的是别人的话,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想,你也不能够在乎自己怎么想。” 积累了无数口译经验的广外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副院长詹成如此感叹道。因此,做好口译这份工作,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口译并不是纯粹靠戴着耳机练习,而是靠在生活中,做到有好奇心、善于学习、热爱生活。

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翻译这份工作不仅需要自身的‘硬件’,而且‘软件’必不可少。硬件是指译员要有良好的双语基础,反应快、专注,不能有明显的短板等。即使遇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要学会快速学习。而软件则是需要译员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抗疲劳能力等。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自身的不断积累,基于失败后的自我总结,过程是孤独的,但只有耐得这份住寂寞才能看得到辉煌。

无论是学生还是专业的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总会遇到林林总总不可预料的困难,满“fun”翻译确实不易。但只要沉住心,就能举重若轻,满“fun”不远矣。

广交会上的“广外人”

每一年广交会几乎都有来自广外各个学院的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广交会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锻炼自我

几乎每一个去过广交会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去年,我校中文学院的王同学就在广交会上当了4天的摊位翻译,期间她遇到了许多小挑战。当面对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外商,她听了几遍都无法理解语意时,只好一遍遍耐心地询问,努力理解对方的意思;当无法同时与众多客人谈判报价时,便要积极应变,不让任一方觉得自己怠慢了他们。王同学认为,虽有些劳累,但与外商谈判既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也提高了临场应变能力,再者,这也是未来职场的一次小小练兵,可谓一举多得。

办证处工作人员详细解答外籍客商的疑问。

同样地,我校大四的西班牙语专业的郑同学也是抱着增加见闻、积累经验的心态积极地活跃在广交会这一平台之上,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在他看来,广交会集聚了各国人,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不同国家沟通等方面的差异,为日后的翻译工作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真是受益匪浅。

收获感动

诚然,在广交会上担任翻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各国语言、风俗习惯差异较大等原因,学生翻译们时常面临着种种压力,但疲累之余,也常收获内心深处的感动。

外籍客商对翻译们的表现竖起大拇指

“那段时间挺累的,常常工作到很晚,但客人们总会主动问我要不要先回去。甚至有一次他们主动帮我拦出租车,还帮我垫回学校的交通费,那时候就觉得心暖暖的。”郑同学如是说。王同学也十分感动地说到,自己刚开始工作时十分紧张,不停翻看着价格本生怕出错,但老板一直耐心地鼓励她抓紧机会多锻炼。而接待过的外商们路过时总是热情地向她打招呼,偶尔谈判完还会送上精美的礼物作为纪念。因而,她用“忙碌、感动、充实”三个词来概括这段难忘的经历。

“广外人”们在广交会上这个大舞台上既展示了自我,也得到了提升自我的好机会。那些或辛酸或温暖的时光,沉淀在记忆中,成为了岁月里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专题撰文:翁均婷 张鸿燊 陈凯欣 黄瑞芸 黎慧怡 房洁聆

实习生:宋洁晨 陈月芹 何佩珊 马静邱飞宇郑楠 包慧敏

文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