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宫崎骏说,“或许你尚未遇见,但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美丽的东西,或美好的事情。”为了遇见这些美丽的东西和美好的事情,许多人都计划着启程远航,去看一看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故事。然而,在现实中,说走就走并不容易,资金、时间、同伴、安全等等的问题让很多人对跨出边境望而却步。
幸运的是,广外学子却有着许多的机会去领略世界各地的精彩。2013年,882名广外学子通过各类学生项目赴国境外交流,足迹遍布五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即将到来,新一轮的项目选拔即将开始。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加全面了解学校现有项目,了解广外学生在外的交流感悟,国际处联合GLOBAL YOUTH团队对交流生进行采访,并将分专题讲述参与各类交流项目学生的故事,描述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
【广外学子看世界·联合培养项目篇】
本期采访的是我校参加联合培养项目(Dual Degree Program)的优秀学子。参加该类项目的学生达到双方院校的要求后,可获得我校和国(境)外两所高校的学位证书。该项目名额有限,对学生要求较高。
优秀与努力是一种习惯
黄嘉悦2011级新闻学院 新闻学(国际新闻)广外德思英语辩论队创始人之一 现就读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经济新闻专业
“给自己一个新起点,抛去过去的光环与荣耀,重新做回一个踏踏实实的学生。”采访毕,黄嘉悦自信而笃定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我们心田。
密苏里大学的新闻专业在全美名列第一。虽然当时该项目才刚起步,尚未成熟,但新闻专业的学生还是十分向往,嘉悦就是其中一个。在密苏里,嘉悦把大多数时间投入到了报社实习之中。市政建设采访、议会报道写稿,穿梭在美国大大小小的街道,或寂静,或喧嚣,搜集美国洲际选举新闻报道的素材,从天蒙蒙亮的六点一直工作到夜色已深的凌晨一两点......嘉悦似乎已对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习以为常。在她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自豪感与热情,而不是辛苦带来的抱怨。在报社的工作中,不仅能把蓄积已久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现实,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同时也领略了美国各种风土人情,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用心体会到一个国家的魅力所在。她十分珍惜广外与密苏里提供给她的这样一个机会与经历。
除了实践,课程学习也丝毫不减压力。专业课程划分得更加细,如地质、统计、会计的通识教育课程一并涌来,好在亲切的老师时常与学生交流互动,也有高年级学长担任助教,在她为繁多费解的课程抓耳挠腮之际,为她指点迷津。独立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她认为出国留学需备的素质。同时,她还提及不可缺少的一点,那便是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本领。“你在广外的艳阳里四季如春,我在密大的寒夜里大雪纷飞。”这或许能部分地表现出孤身在外国偶尔会冒出的寂寞压力孤单等的负面情绪。良好心态的保持,少抱怨多做事,让嘉悦能迅速地适应新环境,并不断磨炼提升自己。
黄嘉悦(右)在报社实习,进行采访
阳光大男儿也能做到事无巨细
陈航2011级会计学院ACCA创新班 现就读于昆士兰大学会计与金融双专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航于学院群邮里发现了昆士兰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积极参加宣讲会;主动联系国际处的周老师和学院的蒋老师;底气不足、忐忑不安地参加雅思考试;作为财院第一届参加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无任何“攻略”的条件下,几个同去的小伙伴各自分工,换算学分、编排课程、租房订机票、办理签证和离校手续……在团结的合作之中,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他们也在出发之前,就已经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来到澳洲昆士兰大学,一切都是陌生新奇又有吸引力的。学校虽然会建议学生先上基础课,但每个学期甚至每个周,上什么课,完全由自己安排。陈航把课程安排紧密,课余时间留给志愿者活动;家庭开放日时的现场调节工作、在布里斯班古建筑开放日时担任国家银行旧址的临时导游、建立回收咖啡渣的商业模式来帮助弱势群体等等,他都去尝试。虽然偶尔遭受质疑,时而受到挫败,但恰恰是在这样的机遇中,他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口语能力,更好地融入与当地人交流的生活学习中;促使自己博览群书,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全面发展自己。由于不住在学校,几个小伙伴在闲暇之余,也亲自下厨,做好吃的中国菜肴慰劳自己,最初做饭的过程中虽手忙脚乱,也尤见趣味呢。
无论是准备过程还是在昆士兰的学习生活,永远都会有琐碎繁杂的事务不断冒出来。“不要怕麻烦,勇敢去尝试。经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都被改变了。”
陈航(左一)在悉尼
尝试与改变的勇气让我拥抱新生活
李嘉怡2010级应用心理学 已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广外学士学位
初到英国,周围的一切对嘉怡而言都显得陌生又新奇。陌生的是,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舍友都是外国人;新奇的是,异国的文化与活动充满了新鲜感。
开学的第一周是新生周,白天注册选课参加各种讲座,晚上有不同主题的派对。参加派对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不仅要承受震耳欲聋的音乐声,还要试着去听懂英国当地口音的英语。由于不习惯这种社交方式,很多中国学生自然形成自己的圈子,参加了一两次就不再去。但是嘉怡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改变,她抽出时间尽量参加当地的集体活动,主动适应当地文化。连社交网络也是跟随当地的潮流,用起了Facebook和YouTube,渐渐地,她和英国学生也能玩得很好。
学习上,英国的大学很注重学生写作能力,嘉怡每门课都要完成一份2500字的作业,学习如何总结、引用别人的文章,如何有逻辑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和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她发现了和国内很不同的一点,那就是,在英国,老师跟学生的关系相对平等,甚至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交了学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的时候会严正地投诉。她觉得,这除了跟文化有关系以外,也跟英国大学营运的方式有关。
到英国生活、学习各方面都要从头学起。其中,既有适应的阵痛,也有学习的乐趣。而今,当假期结束,再次回到兰卡斯特时,嘉怡却有种回家的感觉,异国的一切早已在过去的朝夕相处中变熟悉了,而她也对兰卡斯特有着深深的感情。
李嘉怡在兰卡斯特
在一个人的旅行中学着成长
圣莉2010级英美文学专业 已获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和广外学士学位
来自布鲁内尔文学院的院长应该不会想到,自己在广外的一场关于莎士比亚的讲座,能让圣莉对布鲁内尔大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后来的资格考试和面试中脱颖而出,远赴英国留学。
每周要看大量的英文书,课上要和有着当地口音语速又快的学生讨论学术问题,这些艰难的任务并没有吓倒她,一个学期的锻炼,从插不上话安静地听,到用流利的口语参加讨论,圣莉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说到进步,厨艺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住在学校,但是圣莉自己做一日三餐,一开始只是简单的番茄炒蛋,如今很多家常菜都已经不在话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闲暇的时候,她还喜欢到处走走逛逛,增加见闻,拓宽视野。不管是伦敦街头的繁华,还是大自然如画一般的青山绿水,已然成为她游记中难忘的风景,“英国比较小,靠大众交通工具就可以自由行,我觉得挺好的,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文化。”
一个人学着去面对各种难题,让圣莉成长得更快,变得更加独立,除此以外,在与西方文化思想的碰撞中,她还培养了更具批判性的思维,用她的话说,“感觉自己在思维方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圣莉在布鲁内尔大学
敬请期待“广外学子看世界”系列报道—交换生及单向派出项目篇。
国际处新浪官方微博:广外国际
国际处官方微信:GWInternational
背景知识:
联合培养项目(Dual Degree Program):
该类项目是指学生在广外学习若干年后,赴国境外高校修读剩余课程,两校相互承认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学分并达到毕业要求,可获广外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以及外方院校的学位证。该类项目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层面。广外现有此类项目共46个。
采访语录:
黄嘉悦:学好英文,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实操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我认为自身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陈航:勇于尝试,不要担心太多。
李嘉怡:每次想到自己有机会在兰卡斯特有这样一段不一样的经历的时候,总会心怀感恩,心中充满动力。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广外学子能够走出国门,学贯中西。
圣莉:我觉得只要有机会,自己也向往国外的学术氛围文化,就尽量参加这类活动,挺值得的。但也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想好自己喜欢什么,因为远在异国他乡,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其实也很痛苦。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再去追求。